新生儿母乳性腹泻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补充益生菌、监测母亲饮食、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母乳性腹泻通常由母乳成分变化、乳糖不耐受、母亲饮食刺激、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调整哺乳方式缩短单次哺乳时间,避免摄入过多前奶导致乳糖超负荷。前奶中乳糖含量较高可能加重腹泻,可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
2、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母乳性腹泻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但无脓血。
3、监测母亲饮食母亲需避免摄入过多奶制品或高脂食物。母乳成分受膳食影响,乳母饮食中过敏原可能通过乳汁引发婴儿肠道过敏反应。
4、必要时就医如出现脱水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就诊。持续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肠黏膜。
家长需每日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母乳喂养无须中断,多数情况2-3周可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需儿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