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受损可通过中医调理、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中医认为该病与脾虚湿盛、气阴两虚、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等因素相关。
1、中医调理脾虚湿盛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阴两虚型推荐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肝郁脾虚型适用逍遥散,痰瘀互结型常选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
2、饮食控制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搭配黄芪山药粥等药膳,避免肥甘厚味,每餐主食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实行定时定量进食。
3、运动干预采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后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为宜。
4、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津力达颗粒、天芪降糖胶囊等中成药,严重者可配合二甲双胍等西药,中药汤剂需根据证型变化动态调整。
建立规律作息,保持情志舒畅,定期监测血糖变化,中医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