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洗脱”现象以及假包膜征。治疗上,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肝移植是主要手段,同时需结合病因如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等进行针对性干预。
1、动脉期强化是肝细胞癌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在增强CT或MRI检查中,肿瘤在动脉期呈现明显强化,这是由于肿瘤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且新生血管丰富。这一特征有助于与良性病变如血管瘤相鉴别,血管瘤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强化。
2、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洗脱”现象是肝细胞癌的另一典型表现。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呈现“洗脱”现象,而周围正常肝组织因门静脉供血仍保持强化。这一特征有助于与转移性肝癌相鉴别,后者通常表现为持续强化。
3、假包膜征是肝细胞癌的又一重要影像学特征。在CT或MRI上,肿瘤周围可见一薄层低密度或低信号环,称为假包膜。这是由于肿瘤生长过程中压迫周围肝组织形成的纤维性包膜。假包膜征有助于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良性肿瘤相鉴别,后者通常无包膜。
4、肝细胞癌的治疗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肝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射频消融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3cm、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肝移植适用于肿瘤符合米兰标准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直径≤3cm且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
5、肝细胞癌的病因复杂,乙肝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乙肝病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其他病因包括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戒酒、控制体重等,可有效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典型影像学特征和病因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