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视力严重下降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异常、眼底病变、角膜水肿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炎治疗、手术调整、眼底检查、角膜修复等方式干预。
1、术后炎症反应手术创伤可能引发葡萄膜炎或黄斑囊样水肿,表现为视物模糊伴畏光流泪。需局部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2、人工晶体移位晶体囊袋破裂或悬韧带松弛可能导致晶体偏位,出现复视或眩光。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轻症可用散瞳剂稳定,严重偏移需手术复位或更换晶体。
3、眼底病变术前未发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被白内障掩盖,术后显现视力障碍。需行OCT检查,针对病因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或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4、角膜内皮失代偿术中超声能量过高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持续水肿。可使用高渗葡萄糖滴眼液,配合角膜营养剂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严重者需角膜移植。
术后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情况,发现视物变形或闪光感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