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安全性较高。心脏介入手术的风险主要有出血、血管损伤、心律失常、造影剂过敏、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术前评估完善,严重并发症发生概率已显著降低。
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或血肿,多与穿刺部位压迫不当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有关。血管损伤包括血管撕裂、穿孔等,通常与导管操作难度或血管病变程度相关。部分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短暂心律失常,多数可通过药物或电复律迅速纠正。造影剂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术前过敏史筛查可降低风险。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术后严重并发症,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和定期随访能有效预防。
高龄、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等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钙化病变等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风险增加。急诊手术因准备时间有限且患者状态不稳定,风险高于择期手术。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耐受性差,术中血流动力学崩溃风险显著升高。
建议术前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凝血功能等检查,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遵医嘱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有助于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