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丹毒皮肤病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常见于下肢和面部。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青霉素、头孢类或红霉素,同时需注意局部护理和预防复发。丹毒的发生与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下降、局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1、皮肤屏障受损是丹毒的主要诱因之一。皮肤表面的微小伤口、湿疹、足癣等疾病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及时处理皮肤损伤。对于足癣等慢性皮肤病,应积极治疗,避免细菌感染。
2、免疫力下降也是丹毒的重要风险因素。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药物。
3、局部感染是丹毒的直接原因。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淋巴管,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治疗时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或红霉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局部护理包括抬高患肢、冷敷缓解肿胀、避免摩擦。
4、预防复发是丹毒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及时治疗足癣等慢性皮肤病。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长期低剂量抗生素预防。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丹毒皮肤病的治疗需结合抗生素、局部护理和预防措施,同时关注皮肤屏障、免疫力和局部感染等因素,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