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具体生存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干预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生存。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萎缩性胃炎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消化不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若发现轻度肠化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替普瑞酮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接受标准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
当萎缩性胃炎进展至重度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癌变风险会显著增加,此时需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干预。长期未规范治疗的重度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患者生存期主要取决于癌变是否发生及肿瘤分期,早期胃癌经根治性手术后五年生存率较高。
建议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复查胃镜,日常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腌制、烟熏及过烫食物,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由消化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通过科学管理和定期监测,绝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正常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