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瘙痒可能由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过敏反应、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持皮肤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治疗、光疗等方式缓解。
1、皮肤屏障受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频繁接触水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异常,破坏皮脂膜结构。表现为皮肤泛红、脱屑伴轻微刺痛,抓挠后可能出现渗出液。日常需减少洗手频率,清洁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
2、真菌感染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会引发体癣、股癣,典型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边缘鳞屑。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抑制真菌增殖,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衣物应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过敏反应镍金属、染发剂等过敏原刺激会诱发Ⅳ型超敏反应,导致局部出现密集丘疹和水疱。明确致敏源后需严格避免接触,急性期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瘙痒,渗出明显时用硼酸溶液湿敷。反复发作患者可进行斑贴试验筛查过敏原。
4、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因FLG基因突变导致丝聚蛋白合成不足,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好发于肘窝、腘窝等皱褶部位,可见对称性苔藓样变。轻中度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反应,严重泛发时需短期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5、接触性皮炎强酸强碱等刺激物直接损伤皮肤后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水肿。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职业暴露人群需佩戴防护手套,工作服选择防渗透材质。
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症状,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深色蔬菜,限制辛辣食物及酒精摄入。瘙痒剧烈时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和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