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甲醛可能造成皮肤烧灼痛。甲醛是一种刺激性气体,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烧灼感、红肿或疼痛。若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甲醛溶液或长期暴露于甲醛环境中,可能出现化学性灼伤。
甲醛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主要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相关。低浓度短时间接触可能仅导致轻微刺痛或瘙痒,及时脱离环境后症状可缓解。但高浓度甲醛蒸汽或液体直接接触皮肤时,会破坏角质层屏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水肿、灼热感,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或糜烂。此类情况多见于职业暴露或装修材料泄漏事故。
部分人群对甲醛敏感性较高,即使低浓度接触也可能出现明显皮肤反应。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者或过敏体质人群,接触甲醛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概率显著增加。甲醛还可能通过衣物残留间接刺激皮肤,导致非暴露部位出现延迟性过敏反应。
若出现甲醛相关的皮肤烧灼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保持患处干燥。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长期接触甲醛环境者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