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抽搐可能是由高热惊厥、癫痫、脑膜炎、低钙血症、脑外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通常表现为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意识丧失、眼球上翻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退热、抗癫痫药物、补钙等措施治疗。
1、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能诱发。典型表现为突发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家长需立即松开患儿衣领保持侧卧位,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物理降温。若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就医排除脑炎等疾病。临床常用地西泮注射液终止发作,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必要时静脉补液。
2、癫痫癫痫引起的抽搐具有反复性、刻板性特点,可能伴随口吐白沫、尿失禁。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放电波,可能与围产期缺氧、遗传代谢病有关。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家长应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患儿单独游泳或登高。部分难治性癫痫需考虑生酮饮食或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
3、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均可导致抽搐,多伴有发热、呕吐、颈项强直。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可明确诊断,严重者可遗留听力损害或智力障碍。治疗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抽搐频繁时加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家长需观察患儿神志变化,维持病房安静避光环境。
4、低钙血症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引起血钙降低,表现为手足搐搦或喉痉挛。查血钙常低于2.1mmol/L,面神经叩击试验阳性。轻症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严重抽搐需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日常应补充维生素D滴剂,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早产儿及人工喂养儿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5、脑外伤头部撞击后可能出现抽搐,提示颅内出血或脑挫裂伤。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开放性损伤要清创缝合。治疗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注射用苯妥英钠预防外伤后癫痫。家长应注意看护避免坠床,恢复期可进行高压氧和认知功能训练,遗留肢体障碍者需长期康复治疗。
发现孩子抽搐时家长要保持冷静,移除周围危险物品,记录抽搐时间和表现,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发作停止后及时就医完善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日常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按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诊。饮食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乳制品和绿色蔬菜,发热时及时物理降温预防惊厥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