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廓畸形等。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原因,长期炎症导致气道阻塞和肺血管重构,可能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药物。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和肺动脉高压,可能与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为喘息、胸闷、咳嗽。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等。
3、肺结核肺结核可导致肺组织破坏和纤维化,引起肺动脉高压,通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
4、胸廓畸形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弯可限制肺扩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动脉高压,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必要时手术矫正。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戒烟、避免感染、适当氧疗,定期监测心肺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