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乙肝可通过定期产检、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阻断、肝功能监测等方式干预。乙肝病毒感染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性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定期产检孕妇需按时完成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检测,评估母婴传播风险。产检时需主动告知医生感染史,便于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2、抗病毒治疗当病毒载量较高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妊娠B类抗病毒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
3、新生儿阻断新生儿出生后需在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完成后续3针疫苗接种程序。家长需确保婴儿按时接受血清学检测。
4、肝功能监测孕期每1-2个月需复查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重型肝炎发生。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注意休息并定期复查,哺乳前需咨询医生评估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