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和癫痫发作。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血管破裂出血,病情危重且并发症较多,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脑水肿脑水肿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及血液分解产物刺激,导致脑组织水分异常积聚。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深等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严重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早期控制血压和维持脑灌注压对预防脑水肿恶化至关重要。
2、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及吞咽功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发热、痰液增多和血氧饱和度下降。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翻身拍背、床头抬高30度,必要时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加强气道湿化和无菌吸痰操作。
3、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发病后1-2周,与颅内高压引起的胃黏膜缺血有关。典型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4、电解质紊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常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嗜睡、抽搐等神经症状。过度脱水治疗可能引发高钠血症。需每日监测血电解质水平,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使用托伐普坦纠正低钠。同时注意钾、钙等离子的平衡维护。
5、癫痫发作脑皮层受血液刺激可诱发癫痫,急性期发作概率较高。表现为肢体抽搐或意识丧失,需立即静脉推注地西泮控制发作,后续口服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预防复发。脑电图监测有助于评估癫痫灶位置和发作风险。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家属需学习翻身拍背、鼻饲护理等技巧,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恢复情况。出现嗜睡、呕吐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