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700度存在遗传概率,但并非绝对遗传。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史、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眼球发育异常、病理性近视病变等。
1、家族遗传史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时,子女近视概率可能增加。这类遗传多为多基因遗传模式,需结合后天用眼习惯综合判断。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儿童青少年时期加强户外活动。
2、基因突变部分病理性近视与COL2A1、ZNF644等基因突变相关,可能影响巩膜胶原蛋白合成。此类情况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孕期可进行遗传咨询。目前尚无针对性基因治疗方法,以控制近视进展为主。
3、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光照不足等环境因素会放大遗传易感性。即使携带易感基因,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可降低发病风险。电子屏幕使用应遵循20-20-20原则。
4、眼球发育异常轴性近视患者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可能伴随视网膜变薄等结构改变。此类生理性改变有家族聚集倾向,建议每半年检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视网膜脱离。
5、病理性近视病变合并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等病变时遗传风险增高。这类患者需终身随访,必要时考虑后巩膜加固术。孕期高度近视患者应监测眼底变化,避免自然分娩时用力过度。
高度近视人群备孕前建议进行眼科专项检查,孕期避免血糖波动。儿童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通过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进展。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A/D,避免头部剧烈震动,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病理性近视患者直系亲属需每年检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