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
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筛查手段,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潜血等指标,判断肠道是否存在炎症或出血。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可初步评估病情活动度。若发现粪便钙卫蛋白升高,提示肠道黏膜存在炎症反应。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可反映全身炎症程度。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异常。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范围及程度。典型表现为连续性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假性息肉形成。检查过程中可同步进行活检,帮助明确病理类型并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4、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可评估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结构改变,适用于无法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钡剂灌肠检查能显示结肠轮廓异常,但急性期存在穿孔风险。超声检查对并发症如肠梗阻、脓肿等有较高诊断价值。
5、病理活检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等特征,可明确病变性质。典型表现为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慢性炎症改变。多次多点活检有助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并监测癌变风险。
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患者在检查前应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检查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日常需保持低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病情。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黏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