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糜烂性食管炎本身不会直接癌变,但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
1、糜烂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损伤,通常由胃酸反流引起。胃酸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糜烂和溃疡。虽然糜烂性食管炎本身不是癌前病变,但长期炎症可能引发食管黏膜的异常增生,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2、药物治疗是糜烂性食管炎的主要手段。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炎症。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能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可以保护食管黏膜,促进愈合。
3、生活方式调整对糜烂性食管炎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避免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减少胃酸分泌。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部压力。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胃酸反流。戒烟限酒,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4、定期随访和监测是预防糜烂性食管炎恶化的关键。内镜检查可以评估食管黏膜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增生。对于长期未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更频繁的随访,必要时进行活检,排除癌变可能。
糜烂性食管炎虽然不会直接癌变,但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癌变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确保食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