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递质主要有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1、谷氨酸: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等生理过程。谷氨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和基底节等区域,其受体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大类。谷氨酸递质系统异常与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2、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约30%的神经元使用γ-氨基丁酸作为递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小脑和脊髓,其受体分为γ-氨基丁酸A型和γ-氨基丁酸B型。γ-氨基丁酸系统功能紊乱可导致焦虑、失眠和癫痫发作。
3、多巴胺:
多巴胺是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产生于中脑的黑质和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至纹状体、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参与运动控制、奖赏机制和认知功能。多巴胺系统异常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关。
4、5-羟色胺:
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主要产生于脑干的中缝核群。5-羟色胺能神经元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脊髓,参与情绪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和痛觉调制。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与抑郁症、焦虑症和偏头痛等疾病相关。
5、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脑干的蓝斑核神经元合成释放,其纤维投射至全脑各区域。去甲肾上腺素参与觉醒、注意力和应激反应的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某些情绪障碍。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可促进5-羟色胺合成,坚果类食物中的酪氨酸是多巴胺前体。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睡眠不足,这些因素可能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当出现明显的情绪或认知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和脊髓两部分。
1、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位于颅腔内,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表面布满沟回,可增加表面积,包含约860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负责高级神经活动,如思维、记忆、语言和意识。大脑内部还有基底神经节、丘脑、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分别参与运动调节、感觉信息中转和内分泌调控。
2、脊髓: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终止于第一腰椎水平。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能将外周神经的感觉信息上传至脑部,并将脑部的运动指令下传至效应器。脊髓灰质内含多种反射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脊髓白质由上行和下行的神经纤维束组成,构成脑与周围神经的联系通路。
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健康需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睡眠帮助神经细胞修复;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预防脑血管疾病。出现头痛、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