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提示尿液中有微量血液,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感染、结石或生理性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如抗感染、排石或定期复查。
1、泌尿系统疾病:尿潜血+-可能由肾炎、肾小球疾病或泌尿系统肿瘤引起。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和水肿,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需通过肾活检确诊,治疗以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为主。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
2、感染:尿路感染如
膀胱炎、尿道炎可导致尿潜血+-,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诊断需结合尿常规、尿培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慢性前列腺炎也可能引起尿潜血,需通过前列腺液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
3、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尿潜血+-。诊断需通过B超、CT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药物排石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结石,手术取石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结石。
4、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月经期、性生活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尿潜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多饮水、休息后复查。某些药物如抗凝剂也可能引起尿潜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尿潜血+-虽然常见,但需警惕潜在疾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