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霉菌性阴道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清洁护理、避免卫生用品刺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干燥透气等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下降、激素变化、卫生习惯不良、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药物:
月经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等阴道栓剂,或口服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直接病因,月经期阴道环境改变可能加重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中断治疗。
2、局部清洁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月经期经血可能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菌群平衡,正确清洁可减少真菌滋生,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防止黏膜损伤。
3、避免卫生用品刺激:
选择无香精、低致敏的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劣质卫生用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可能刺激外阴,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透气性差的护垫会加重局部闷热感。
4、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血糖升高可能促进白色念珠菌繁殖,而乳酸菌有助于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但需避免经期食用过冷饮品。
5、保持干燥透气:
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睡眠时可选择裸睡或穿宽松睡裙。潮湿环境是真菌生长的有利条件,透气性差的化纤材质会加剧外阴部汗液积聚,增加感染风险。
月经期间需特别注意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夜间可使用夜用型产品减少渗漏。饮食上增加新鲜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甜食及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时需及时就医,完善白带常规检查,排除混合感染可能。治疗期间避免擅自停药,完成整个疗程以防复发。日常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减少长期使用护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