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肠炎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等并发症,主要影响包括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继发感染风险增加、慢性肠道病变。
1. 消化功能紊乱肠道黏膜炎症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轻度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需静脉补液。
2. 营养吸收障碍肠绒毛损伤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引发体重下降或贫血。建议采用低渣饮食,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
3. 继发感染风险肠道屏障破坏可能引发菌血症,常见于沙门氏菌感染。出现持续高热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
4. 慢性肠道病变反复感染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选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患病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症状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