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短平直,易因发育不全或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积液。家长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等黏液促排剂。
2、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时鼻咽部炎症可能蔓延至咽鼓管。家长需及时处理鼻塞症状,可用生理盐水洗鼻,伴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3、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儿易出现咽鼓管黏膜水肿。家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严重时需进行脱敏治疗。
4、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可能阻塞咽鼓管开口。表现为睡眠打鼾、听力下降,需耳鼻喉科评估,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配合使用鼻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建议保持儿童鼻腔清洁,避免二手烟暴露,哺乳期婴儿宜半竖立位喂养,反复发作需排查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