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颅底骨折护理需注意防止感染、监测神经功能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消毒、观察症状变化及必要时吸氧。颅底骨折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可能导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或神经损伤,护理重点在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恢复。
1、防止感染:颅底骨折后,脑脊液可能通过鼻腔或耳道漏出,增加感染风险。护理时需定期消毒漏液部位,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用力擤鼻或咳嗽。如出现发热、头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监测神经功能:颅底骨折可能损伤颅神经,导致视力、听力或面部感觉异常。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视力模糊、耳鸣或面部麻木,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神经功能检查。
3、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底骨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尤其是伴有颌面部损伤时。护理时需确保患者头部抬高,避免颈部过度弯曲,必要时使用吸氧设备。如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4、控制颅内压:颅底骨折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护理时应限制液体摄入,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如症状加重,需紧急就医进行颅内压监测。
5、心理支持:颅底骨折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或恢复缓慢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时应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颅底骨折护理需全面关注感染预防、神经功能监测、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支持,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