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空腹血糖8.8毫摩尔每升属于血糖偏高,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1、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选择全谷物、杂粮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蔬菜摄入量,每日不少于500克,以绿叶蔬菜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干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抗阻训练每周2-3次,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运动过量。
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了解血糖波动规律。记录血糖值、饮食内容和运动情况,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测血糖并处理。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监测频率。
4、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阿卡波糖片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格列美脲片促进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者。西格列汀片通过抑制DPP-4酶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胰岛素注射液用于口服药控制不佳或胰岛功能严重受损者。
5、定期复查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每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神经病变评估等。监测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综合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出现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医。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掌握最新管理方法。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