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主要处理原则是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和监测生命体征。产后出血是
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严重并发症,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1、迅速止血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等。针对不同原因,止血方法有所不同。
- 子宫按摩:通过手法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 药物治疗: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增强子宫收缩力。
- 手术干预:如上述方法无效,需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2、补充血容量
大量失血会导致休克,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液循环。
- 静脉输液: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维持血压稳定。
- 输血:根据失血量,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3、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后,产妇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 抗生素使用: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4、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 心电监护:实时监测心率变化,预防心律失常。
- 血氧监测:确保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避免缺氧。
产后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症,需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综合处理。产妇及家属应密切配合医生,遵循医嘱,确保安全。若出现异常症状,如头晕、心悸、大量出血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