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膀胱问题通常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盆腔器官脱垂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
1、尿频尿频指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能与饮水过量、膀胱炎等非病理性因素有关。膀胱炎患者常伴有下腹坠胀感,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膀胱训练改善症状。
2、尿急尿急表现为突发强烈排尿感,难以延迟排尿,常见于膀胱过度活动症。该病与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相关,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治疗可采用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药物,配合盆底肌锻炼。严重者需进行膀胱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3、尿痛排尿时尿道烧灼感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膀胱炎占多数。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除抗生素治疗外,可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缓解症状。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可能源于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调节异常。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可能出现膀胱颈抬高,尿流率检查显示最大尿流率下降。轻度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改善,重度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5、尿失禁不自主漏尿分为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三类。压力性尿失禁与盆底肌松弛有关,咳嗽时漏尿是典型表现。行为治疗包括定时排尿、液体控制,药物可选度洛西汀。顽固性病例可采用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每次排尿尽量排空膀胱。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练习3组,每组收缩10-15次。穿着棉质透气内裤,性生活后及时排尿。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需立即就诊泌尿外科。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