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与食道异物存在解剖学关联但无直接因果关系。异物进入呼吸道或食道属于两种独立的急症,主要与异物误入途径、局部解剖结构、基础疾病影响、年龄相关因素、行为习惯风险等因素相关。
1、异物误入途径呼吸道异物多因误吸导致,常见于进食时说话或哭闹,异物经声门进入气管。食道异物则因吞咽不当卡在食道狭窄处,如鱼刺滞留于食道入口。两者发生机制不同,但均需通过喉部这一共同通道,儿童因喉部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
2、局部解剖结构喉部会厌在吞咽时会覆盖气管入口,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当会厌功能异常时,可能同时增加呼吸道和食道异物风险。食道三个生理性狭窄与异物滞留直接相关,而气管异物多停留于右主支气管。
3、基础疾病影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协调障碍,既可引起食道异物也可引发吸入性肺炎。食道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更易出现食道梗阻,但不会直接导致呼吸道异物。
4、年龄相关因素婴幼儿因咀嚼功能不完善易发生食道异物,同时喉保护反射弱也增加呼吸道异物风险。老年人牙齿缺失者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可能同时面临两种异物风险,但二者发病机制仍属独立事件。
5、行为习惯风险进食过快或口含物品嬉戏可能增加异物风险,但具体进入呼吸道或食道取决于异物性状和误吸时机。尖锐异物更易卡在食道,小而光滑异物则容易进入支气管。
预防异物需养成细嚼慢咽习惯,避免进食时说话大笑。婴幼儿应避免接触小颗粒玩具,老人需定期口腔检查。若发生异物梗阻,呼吸道异物表现为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食道异物则出现吞咽疼痛、流涎,均需立即就医。内镜下取出是主要治疗手段,严重呼吸道异物可能需支气管镜或气管切开。术后需短期流质饮食,观察有无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