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发烧39度属于中度发热,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由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因素引起,可表现为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若由流感病毒引起,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2、退热处理体温超过38.5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退热期间多饮水,防止脱水,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3、对症支持咽痛可使用西地碘含片缓解,咳嗽痰多可选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
4、并发症监测持续高热3天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需警惕肺炎等并发症。血常规检查可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胸部X线能排查肺部病变。婴幼儿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侧卧,清理口腔分泌物。
5、预防措施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勤洗手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物品表面。康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逐步恢复运动强度。
呼吸道感染发热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饮食宜清淡,适量摄入瘦肉、西蓝花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心悸、持续乏力需复查心肌酶谱。居家隔离期间单独使用餐具,定期消毒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体温正常3天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但1周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应注意呼吸道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