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可以检查肺部,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肺部检查主要依赖CT或X线,核磁共振在特定情况下用于评估肺部血管、纵隔或胸壁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肺部因含大量空气,氢质子密度低,导致信号较弱,常规核磁共振成像效果不如CT清晰。但对于肺部血管异常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或纵隔肿瘤、胸壁病变等,核磁共振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和软组织对比度优势。部分特殊序列如弥散加权成像还可用于肺部肿瘤鉴别诊断。
临床实践中,肺部感染、肺结节筛查等常规病变仍以低剂量CT为首选。核磁共振检查时间长、成本高,且患者需配合屏气以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儿童或呼吸困难者可能无法耐受。增强核磁共振需注射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存在禁忌。对于疑似肺癌转移至脊柱或脑部的情况,核磁共振可与其他检查联合应用。
进行肺部核磁共振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者禁止检查。检查后无须特殊护理,但增强扫描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若需明确肺部病变性质,应结合医生建议选择CT、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