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睛出现血块可能由产道挤压、凝血功能异常、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观察护理、维生素K补充、眼科检查等方式处理。
1、产道挤压分娩过程中产道压力可能导致眼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单侧眼睑或结膜局限红晕,无须特殊治疗,保持眼部清洁,血块多在2周内自行吸收。
2、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或遗传性凝血障碍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建议家长观察是否伴有皮肤瘀斑、脐带渗血,新生儿需遵医嘱肌注维生素K1或进行凝血因子检测。
3、结膜下出血可能与分娩创伤或轻微感染有关,表现为球结膜片状鲜红色斑块。家长需避免揉搓婴儿眼部,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预防感染。
4、视网膜出血难产或器械助产可能引发视网膜血管破裂。需通过眼底镜检查确诊,多数在1个月内吸收,严重者需眼科随访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补充维生素K丰富食物如菠菜、西蓝花,避免剧烈摇晃婴儿,若血块扩大或伴随眼睑肿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