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产后出血的四大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针对这些原因,需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综合护理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分娩后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导致血管无法闭合,引发大量出血。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 按摩子宫:通过手法按摩帮助子宫恢复收缩功能。
- 冷敷:在腹部放置冰袋,刺激子宫收缩。
2、胎盘残留
胎盘或胎膜未完全排出,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处理方法包括:
- 手动剥离:医生通过手动操作清除残留胎盘。
- 药物治疗:使用米索前列醇等药物促进胎盘排出。
- 清宫手术:必要时进行清宫手术,彻底清除残留组织。
3、产道损伤
分娩过程中,产道可能因胎儿过大、产程过快等原因发生撕裂,引发出血。处理措施包括:
- 缝合修复:及时缝合撕裂部位,止血并促进愈合。
- 压迫止血:使用纱布或止血球压迫伤口,减少出血。
- 冷敷:局部冷敷可减轻肿胀和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产妇因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等原因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不止。处理方法包括:
- 输血治疗: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
- 药物治疗: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 监测凝血指标: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需高度重视。一旦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出血,保障产妇安全。产后恢复期间,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定期复查,确保身体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