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预防针前需确认健康状况、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后留观半小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注意异常反应监测。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规范操作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1、确认健康状况接种前需如实告知医生近期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存在免疫缺陷、严重过敏史或妊娠期等特殊状态时,部分疫苗需暂缓或禁止接种。医生会评估当前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种,避免因潜在禁忌证导致不良反应。
2、避免空腹接种空腹状态下接种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儿童和糖尿病患者。建议接种前适量进食,但不宜过饱。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前后半小时应避免哺乳或进食,以防影响疫苗效果。
3、接种后留观完成接种需在医疗机构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不良反应。留观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平稳。医疗机构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可及时处理严重过敏反应。
4、保持部位清洁注射部位24小时内应避免沾水,无须刻意按压或热敷。出现局部红肿可用冷敷缓解,禁止抓挠或涂抹刺激性药物。卡介苗接种后2-3周可能出现小溃疡,属正常免疫反应,保持干燥即可自愈。
5、监测异常反应接种后1-3天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通常2天内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记录疫苗名称和接种时间,便于后续不良反应追溯与评估。
接种疫苗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可进行温热敷促进吸收,但卡介苗接种部位除外。不同疫苗的保护时效存在差异,需按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定期查看疫苗补种提醒。若需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应告知医生以便合理安排接种方案。哺乳期女性接种大多数疫苗不影响哺乳,但接种黄热病等减毒活疫苗需暂停哺乳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