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预防针前需确认健康状况、携带接种证、穿着宽松衣物,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并注意局部护理。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接种前准备、接种时配合、接种后观察、不良反应处理、接种记录管理等注意事项。
1、接种前准备接种前需确认孩子无发热、腹泻等急性病症,避免在疾病发作期接种。家长应提前了解疫苗种类、禁忌症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和既往接种反应。准备宽松衣物便于露出接种部位,携带预防接种证以便医生核对接种记录。
2、接种时配合接种时家长需安抚孩子情绪,保持接种部位稳定。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哺乳、玩具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感。需配合医生核对疫苗名称、有效期等信息,确认接种部位和方式。接种后按压针眼时避免揉搓,防止局部出血或药物扩散。
3、接种后观察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回家后继续监测体温和接种部位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搔抓针眼。出现低热可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局部红肿直径超过3厘米需及时就医。
4、不良反应处理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一般2-3天自行缓解。出现高热不退、抽搐、持续性哭闹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对减毒活疫苗需特别注意是否出现相应疾病的轻度症状,如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皮疹需鉴别是否为疫苗反应。
5、接种记录管理每次接种后需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登记疫苗批号、接种日期等信息,妥善保存接种证以备入学查验。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全程接种,避免漏种或提前接种。若因特殊原因延迟接种,需咨询医生制定补种方案。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期间出现异常及时联系接种单位。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项可能有所差异,家长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按时完成后续剂次接种。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硬结可热敷促进吸收。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需要家长严格遵循接种程序,配合医疗机构做好预防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