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碳14呼气试验阳性通常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少数情况下与胃癌发生相关。
1、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细菌在胃黏膜定植后,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碱性微环境,同时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细菌。
2、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胃酸侵蚀黏膜下层形成溃疡。典型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加重。溃疡活动期可能并发出血或穿孔。除根除治疗外,还需配合抑酸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3、十二指肠溃疡:
细菌感染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加,十二指肠黏膜防御能力下降。疼痛多发生在空腹时,进食可缓解。严重者可出现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原则与胃溃疡相似,需完成规范疗程。
4、胃癌风险: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感染者的胃癌发生风险较常人高2-6倍。建议感染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伴有家族史或持续症状者。
5、功能性消化不良:
部分感染者仅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早饱、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这类患者根除细菌后症状可能改善。但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完成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日常注意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降低传播风险。保持规律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有助于维护胃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