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皮上的小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过敏反应、皮肤感染或皮脂腺囊肿引起。
1、麦粒肿: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随后形成黄色脓点。可通过热敷促进排脓,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眼膏。
2、霰粒肿: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可推动。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消退,持续不消者可能需要手术刮除。
3、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眼睑过敏性皮炎。特征为突发性红肿伴瘙痒,可能出现细小丘疹。需远离过敏源,冷敷可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
4、皮肤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毛囊炎或疖肿。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可能发展为脓疱。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感染扩散时需抗生素治疗。
5、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结构,内容物为皮脂分泌物。表现为皮下可移动的圆形结节,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反复感染者建议手术切除。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宝宝眼周,避免揉眼动作。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观察疙瘩变化情况,若出现持续增大、化脓或影响睁眼等功能,应及时就诊眼科。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维生素A、C的摄入,有助于维护宝宝眼部健康。注意保持宝宝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挠导致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