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第2天发烧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服用退热药物、保持休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凉、细菌感染、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感冒发烧时身体水分流失加快,适量补充温水或淡盐水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以免加重脱水症状。若伴有咽喉肿痛,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不适。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蒸发散热降低体温。也可将退热贴贴于额头或颈部,每4-6小时更换一次。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3、服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用药期间须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服。
4、保持休息发烧时机体代谢率增高,应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保持卧室通风,室温维持在20-24℃,湿度控制在50%-60%。采用侧卧位可缓解鼻塞,枕头适当垫高有助于呼吸通畅。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骤然增加身体负担。
5、及时就医若发热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寒战、皮疹、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并发症,需立即就诊。血常规检查可鉴别病毒性或细菌性感冒,必要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应警惕病情进展。
感冒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蔬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或油腻饮食。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但不宜过量。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再次受凉。若出现咳嗽加重、耳痛、胸闷等新发症状,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