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呕吐喝水都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病因排查、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反复呕吐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肠梗阻、代谢紊乱、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呕吐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尝试少量喂食米汤、稀粥等清淡流质。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胃肠,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喂养时间。饮食恢复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
2、补充电解质:
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钠钾离子。每10-15分钟喂食5-10毫升补液溶液,持续呕吐时需采用少量多次方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判断脱水程度,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开具多潘立酮促进胃排空,或使用昂丹司琼抑制呕吐反射。细菌性胃肠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但需避免自行使用止吐药掩盖病情。用药期间需监测呕吐频率及伴随症状变化。
4、病因排查:
呕吐伴发热腹泻多考虑感染性胃肠炎,喷射性呕吐需警惕颅内病变,呕吐物含胆汁提示肠梗阻可能。需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诱发因素,结合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先天性代谢疾病患儿可能出现周期性呕吐。
5、就医评估:
出现持续8小时以上无法进食、尿量明显减少、意识改变、血性呕吐物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囟门凹陷、皮肤弹性下降提示重度脱水,顽固性呕吐伴腹胀可能需外科干预。急诊指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肠套叠等急腹症。
护理期间保持侧卧防误吸,呕吐后清水漱口保护牙釉质。恢复期可食用苹果泥、藕粉等收敛性食物,避免柑橘类及碳酸饮料。注意观察体温、腹痛等伴随症状,记录出入量变化。预防交叉感染需做好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但剧烈腹痛时禁止按压。建议准备口服补液盐家庭装,旅行时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