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标本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主要方法有晨尿采集、随机尿采集、定时尿采集、清洁中段尿采集及导尿术采集,注意事项包括采集容器消毒、采集时间控制、避免污染、特殊人群操作规范及标本保存条件。
1、晨尿采集:
晨起第一次排尿采集的尿液浓缩程度高,适合检测蛋白质、细胞等成分。采集前需清洁外阴,排尿初期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约20毫升至无菌容器。女性月经期应避免采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晨尿糖分检测的时效性。
2、随机尿采集:
任意时间点采集的尿液适用于常规筛查,但需避开剧烈运动后或大量饮水后的时段。采集时需确保排尿过程不受干扰,使用广口防漏容器。婴幼儿需使用专用集尿袋,精神障碍患者需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
3、定时尿采集:
24小时尿标本需记录起始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弃去后开始计时,次日同时间收集最后一次排尿。容器需添加防腐剂并冷藏保存,期间避免服用维生素B2等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肾功能检测时需精确记录总尿量。
4、清洁中段尿采集:
泌尿系统感染检测需先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男性需翻起包皮清洁。排尿1-2秒后接取中段尿,采集量不少于10毫升。前列腺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前列腺按摩后采集,脊髓损伤患者需导尿采集。
5、导尿术采集:
尿潴留或无菌要求严格时采用导尿管采集,需由医护人员执行无菌导尿操作。长期留置导尿者需更换新导管后采集,采集前需夹闭导管15分钟。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注意预防导尿相关并发症。
尿标本采集后需在2小时内送检,夏季需冷藏运输但避免冷冻。特殊检测如尿培养需提前与检验科沟通,尿电解质检测需记录患者饮食情况。日常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采集前24小时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剧烈运动后需休息30分钟再采集。糖尿病患者检测尿糖时需固定检测时间,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需连续采集3天晨尿。
膜式病变细胞采集术与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属于同类宫颈癌筛查技术,但具体操作方式存在差异。
1、技术原理:
膜式病变细胞采集术采用特制刷头刮取宫颈脱落细胞后,通过滤膜转移技术将细胞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TCT技术则通过液体保存细胞样本,经离心处理后制成薄层细胞片。两者均能提高细胞检测的清晰度。
2、样本处理:
膜式采集术直接过滤细胞到膜上,减少细胞重叠。TCT需经过震荡、离心等多步骤处理,细胞分散性更佳。两种方法都比传统巴氏涂片更能保留完整细胞结构。
3、检出效率:
临床数据显示膜式技术与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相近,均能达到85%以上。但膜式技术对血液、黏液等干扰物的处理能力稍弱于液体基方法。
4、适用场景:
膜式采集术操作更简便,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TCT因需要专用设备,多在二级以上医院实施。两种技术均可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
5、结果判读:
两种技术制备的标本均采用TBS分级系统进行诊断。膜式技术因细胞分布集中,可能更便于病理医师观察,但TCT的背景清晰度通常更好。
建议3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筛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及阴道冲洗。日常注意生殖卫生,接种HPV疫苗可显著降低宫颈病变风险。筛查异常者需遵医嘱进行阴道镜或HPV分型检测,早诊早治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