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可通过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妊娠反应消失、组织物排出及超声检查异常等方式判断。流产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母体疾病、外伤、感染及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1、阴道出血早期流产常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血液颜色可能呈鲜红或暗红,部分伴随血块。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多,与月经量相似或超过月经量。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组织物排出,需高度警惕流产可能。此时建议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
2、下腹疼痛流产前可能出现阵发性下腹坠痛或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会感到腰骶部酸胀,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并出现规律性宫缩。疼痛发作时建议采取侧卧位,可尝试热敷缓解症状,但若疼痛持续超过1小时或难以忍受,需紧急就医排除宫外孕等危险情况。
3、妊娠反应消失妊娠6周后突然出现乳房胀痛减轻、恶心呕吐等早孕症状消失,可能提示胚胎停止发育。但需注意部分孕妇妊娠反应本身较轻微,不能单独作为判断依据。建议结合血HCG检测和超声检查,若血HCG水平下降或超声显示胎心消失,可确诊流产。
4、组织物排出完全流产时可能排出粉白色孕囊组织或绒毛样物质,部分患者会观察到膜状物。排出物应保留供医生检查,不可自行处理。若排出不完全可能导致宫腔感染,表现为发热、恶臭分泌物等,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必要时行清宫术。
5、超声检查异常超声显示孕囊变形、胎心消失或孕囊持续2周无增长可确诊流产。孕8周前需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性更高。对于疑似稽留流产,可能需多次复查确认。确诊后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流产或手术清宫,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配合米索前列醇片,或直接行无痛清宫术。
流产后应注意卧床休息1-2周,避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1个月。饮食上多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补铁。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次,2周内禁止盆浴。出现发热、大出血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复诊。建议6个月后再考虑怀孕,备孕前需完善甲状腺功能、TORCH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