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脸上起干皮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环境控制等方式缓解。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干燥、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需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产品。每日涂抹3-5次,尤其在洗脸后立即使用。严重时可采用湿敷疗法,用温水浸湿纱布敷于患处后再涂保湿剂。
2、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皂基的清洁产品,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化纤织物摩擦。哺乳期母亲需忌口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接触唾液、汗液后应及时清洁面部。
3、调整饮食:
辅食添加阶段的患儿需排查牛奶、鸡蛋、花生等常见过敏原。母乳喂养母亲应记录饮食日记,观察宝宝症状与母亲摄入食物的关联性。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4、药物治疗:
中重度湿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非激素类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反复发作病例。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切忌自行购买含强效激素的成人用药。
5、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滋生。户外活动时做好防风防晒措施,极端天气条件下减少外出时间。
湿疹患儿日常需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出汗刺激。室温建议维持在22-24℃,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母乳喂养母亲可适当补充亚麻籽油、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辅食添加应遵循单一品种、少量开始的原则,每新增一种食物观察3天。患儿指甲需定期修剪,睡眠时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若皮损出现渗液、化脓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排除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