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骨基底部骨折恢复需注意固定保护、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主要措施包括避免负重、合理用药、渐进性康复训练、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遵医嘱随访。
1、固定保护: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4-6周。行走时应借助拐杖避免患肢负重,防止骨折端移位。夜间睡眠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固定期间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压疮或过敏反应。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肿胀,严重疼痛者可短期应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辅助镇痛。慢性期可采用低频脉冲治疗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屈伸训练。可进行毛巾抓握练习增强足底肌力,后期加入踮脚尖、平衡板等本体感觉训练。康复全程需遵循无痛原则,单次训练时间不超过30分钟。
4、营养支持:
每日需摄入800-1000mg钙质,优先选择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D3每日400-800IU促进钙吸收,必要时补充胶原蛋白肽。限制咖啡因及高盐饮食,避免钙质流失。
5、定期复查:
固定后每2周拍摄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6周后评估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膨隆需及时排除畸形愈合。康复期间每月进行步态分析,调整训练方案。
恢复期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维持心肺功能,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饮食可增加三文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减轻炎症反应。穿着前足宽松的硬底鞋保护骨折部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跑跳。睡眠时使用记忆棉垫缓解足部压力,定期进行足部按摩改善软组织弹性。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加速代谢废物排出,戒烟限酒以保障骨骼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