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产科急症,主要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表现为呼吸困难、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包括迅速给予氧气、升压药物和纠正凝血异常。羊水栓塞的发生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有关,常见于高龄产妇、多胎妊娠、胎盘早剥、剖宫产等情况下。
1、高龄产妇:35岁以上的孕妇,由于子宫和血管功能下降,羊水栓塞的风险增加。建议高龄孕妇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和母体状况。
2、多胎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子宫扩张程度大,羊水压力高,易导致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多胎妊娠孕妇应减少剧烈活动,避免腹部受压。
3、胎盘早剥: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剥离,可能导致羊水通过胎盘剥离面进入母体血液。胎盘早剥的孕妇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紧急剖宫产。
4、剖宫产: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口可能成为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通道。剖宫产术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栓塞。
5、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羊水过多等。这些情况下,孕妇应遵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羊水栓塞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孕妇应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定期产检,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医生在处理高危产妇时,应提高警惕,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母婴安全。羊水栓塞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孕期管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