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便血可能是偶尔的也可能是每天的,具体表现与肿瘤位置、大小及病情进展有关。肠癌便血通常由肿瘤表面破溃或侵犯血管导致,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早期肠癌便血多为间歇性,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与粪便混合,出血量较少且不规律。部分患者可能仅在排便用力时出现少量血丝,容易被误认为痔疮出血。随着肿瘤增大,便血频率可能增加,出血量也可能增多,血液颜色从鲜红逐渐变为暗红或柏油样。
进展期肠癌便血往往呈现持续性或频繁发作,尤其是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每日排便带血。左半结肠癌因粪便较成形,更易观察到表面附着鲜血;右半结肠癌因内容物较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呈果酱样。若肿瘤完全阻塞肠腔,可能排出黏液血便或纯血便。
建议出现反复便血时及时进行肠镜检查,肠癌筛查手段还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水分,避免久坐和过度用力排便。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特别是有肠癌家族史或长期炎症性肠病患者更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