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38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小孩发烧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若小孩出现寒战需停止擦拭并保暖。
2、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稀释的果汁。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小便颜色和次数,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高糖饮料。
3、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条、蔬菜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食物。食欲减退时无须强迫进食,但需保证基础水分摄入。可少量食用苹果、香蕉等富含钾的水果。
4、观察症状家长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嗜睡、抽搐、皮疹、呼吸急促、呕吐胆汁或发热超过72小时,应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需急诊处理。
5、遵医嘱用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2小时后未退热需就医。
家长应保持小孩衣着宽松,每2小时更换汗湿衣物。发热期间避免剧烈活动,可进行安静游戏或阅读。退热后24小时内不建议返校或去人群密集场所。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和充足睡眠,按时接种疫苗。如发热反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须及时至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