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一周仍流鼻涕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保持空气湿润、适当补充水分、服用儿童专用感冒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鼻腔黏膜持续炎症、继发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干燥等原因引起。
1、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宝宝鼻腔,能有效稀释黏液并冲刷病原体。操作时让宝宝保持头侧位,每侧鼻腔缓慢注入2-3毫升盐水,每日2-3次。注意选择等渗溶液避免刺激,冲洗后及时擦净面部。
2、保持空气湿润: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缓解鼻黏膜干燥。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换水并清洁水箱,避免滋生霉菌。睡前在卧室放置晾衣架挂湿毛巾也是简易增湿方法,但需注意防止幼儿拉扯导致跌落风险。
3、适当补充水分:
温水、母乳或配方奶可维持体液平衡,稀释呼吸道分泌物。1岁以上幼儿可少量饮用苹果汁或梨汁,每日总液体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观察尿量及颜色,避免过量饮水引发低钠血症。
4、儿童专用感冒药:
针对病毒性感冒可选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能缓解发热不适。中成药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禁给幼儿服用含伪麻黄碱或可待因的成人感冒药。
5、及时就医:
出现黄绿色脓涕伴发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耳部疼痛等症状时,需警惕细菌性鼻窦炎或中耳炎。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过敏体质患儿需排查过敏性鼻炎可能。
护理期间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睡眠时垫高头部15度促进鼻腔引流。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鼻涕性状与咳嗽频率。若鼻涕转为黏稠黄色或伴随结膜充血,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复诊。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但需避开人群密集场所。恢复期可补充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