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后需注意饮食调整、活动限制和症状观察,避免并发症发生。主要有避免立即进食、观察出血或腹痛、限制剧烈活动、注意排便情况、遵医嘱用药等事项。
1、避免立即进食肠镜检查后2小时内禁止进食进水,因麻醉或镇静药物可能影响吞咽功能。2小时后可先饮用少量温水,若无呛咳再逐步尝试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检查后24小时内应选择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进行息肉切除等治疗,需遵医嘱延长禁食时间或采用半流质饮食。
2、观察出血腹痛检查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便血、持续性腹痛或发热。少量黏液血便可能为检查中黏膜摩擦所致,通常1-2天内消失。若出现鲜红色血便超过3次、剧烈腹痛或38℃以上发热,可能与肠穿孔或出血有关,须立即就医。息肉切除患者需特别注意术后1周内迟发性出血风险。
3、限制剧烈活动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高空作业等需高度集中力的活动,因镇静药物残留可能影响判断力。普通肠镜建议休息6-8小时,无痛肠镜需卧床12小时。1周内避免提重物、跑步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息肉切除患者应延长至2周,防止创面出血。
4、注意排便情况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泻或便秘,通常1-3天恢复。腹泻超过3次/天可口服蒙脱石散止泻,便秘者可适量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若72小时未排便伴腹胀,需排除肠梗阻可能。息肉切除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超过1周应及时复诊。
5、遵医嘱用药根据检查结果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预防感染,或止血药如云南白药胶囊。息肉切除患者常需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禁止擅自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高血压患者需咨询医生调整降压方案。
肠镜检查后应保持腹部保暖,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饮食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2周内避免饮酒及生冷食物。出现心慌、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时可含服糖块缓解。建议1个月内复诊查看病理报告,定期进行胃肠功能评估。建立规律作息习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帮助胃肠蠕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