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引发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血管及全身动脉系统造成损害。
1、冠心病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2、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压状态会使脑血管脆性增加,可能突发剧烈头痛、肢体麻木或言语障碍。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3、慢性肾病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下肢水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等。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4、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和渗出,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治疗需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卵磷脂络合碘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5、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和收缩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
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出现头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