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使用药物、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方式治疗。内痔出血通常由便秘、久坐久站、妊娠、静脉曲张、肛垫下移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摩擦刺激。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以免加重直肠黏膜充血。
2、温水坐浴每日2-3次温水坐浴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坐浴后可轻柔擦干肛周皮肤,必要时涂抹凡士林软膏保护肛周皮肤。
3、使用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复方角菜酸酯栓能形成保护膜隔离创面,马应龙痔疮膏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张力。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4、硬化剂注射对于反复出血的内痔,可在肛肠科进行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该方法通过注射硬化剂使痔核纤维化萎缩,操作时间短且创伤小。治疗后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创面出血。
5、胶圈套扎适用于二度以上内痔,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术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2-3天内避免久坐久站。该方法止血效果确切,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内痔出血患者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如厕时过度用力或长时间蹲坐。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小时变换体位活动5分钟。若出血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