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引起肛周湿疹、肛裂、贫血、血栓性外痔、直肠脱垂等并发症。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形成的静脉团,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性继发损害。
1、肛周湿疹痔疮导致肛门分泌物增多,持续刺激肛周皮肤可能诱发湿疹。患者会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糜烂面。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2、肛裂痔疮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或粪便干硬,可能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肛裂。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和便后滴血。急性期可通过高锰酸钾坐浴缓解,慢性肛裂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反复发作可能需行肛裂切除术。
3、贫血长期痔疮出血可能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输血治疗,轻度贫血可补充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同时需控制痔疮出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4、血栓性外痔痔静脉丛破裂后血液淤积形成血栓,表现为肛缘突发紫黑色硬结伴剧烈疼痛。发病48小时内可局部外敷麝香痔疮膏,超过48小时需行血栓剥离术。急性期可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5、直肠脱垂重度内痔反复脱出可能牵拉直肠黏膜导致脱垂,常见于老年患者。早期表现为排便时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法复位。可注射硬化剂或行直肠悬吊术,配合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日常需避免久蹲久坐,控制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
痔疮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保持规律排便习惯。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出现持续出血、肛门肿物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长期依赖泻药。孕期痔疮加重者可尝试侧卧减轻盆腔压力,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