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婴儿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发热,大便通常呈水样或稀糊状,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丝。治疗以补液、调整饮食和药物辅助为主,严重时需就医。
1、婴儿病毒性肠炎的症状
婴儿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频繁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可能带有黏液或少量血丝。同时,婴儿可能出现呕吐、发热、食欲下降和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这些症状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具有传染性。
2、病毒性肠炎的原因
病毒性肠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这些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儿可能因接触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物品而感染。免疫力较低的婴儿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
3、治疗方法
- 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液流失,口服补液盐(ORS)是首选,可有效预防脱水。
- 饮食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苹果泥等。
- 药物治疗: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并保护肠道黏膜。发热时可使用退烧药,但需遵医嘱。
4、预防措施
- 注意手部卫生,家长在接触婴儿前后应彻底洗手。
- 避免让婴儿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
-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
婴儿病毒性肠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补液、调整饮食和适当用药,大多数患儿可快速恢复。若症状持续加重,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或血便,应立即就医。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的病情变化,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婴儿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