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长痔疮可能与遗传因素、妊娠分娩、久坐久站、排便习惯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痔疮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疼痛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部分女性存在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血管发育异常,这类遗传因素会增加痔疮发生概率。建议有家族史者注意预防,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出现肛门不适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等外用药。
2、妊娠分娩妊娠期子宫增大会压迫盆腔静脉,分娩时腹压骤增易导致肛门静脉丛曲张。产后可进行提肛运动促进恢复,出现痔核脱出时可使用普济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哺乳期用药需咨询避免影响胎儿。
3、久坐久站办公室职员、教师等职业女性长期保持坐姿或站姿,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建议每小时活动5分钟,工作时可交替垫高双脚。已形成血栓性外痔者可遵医嘱使用化痔栓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4、排便习惯不良如厕时玩手机、过度用力排便等行为会加重肛门负担。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便秘者可适量食用火龙果、酸奶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
5、慢性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盆腔肿瘤等疾病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诱发痔疮。这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太宁栓保护黏膜。糖尿病合并痔疮者应控制血糖,避免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痔疮膏。
女性预防痔疮需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肛门,经期勤换卫生巾。饮食上多摄入西蓝花、燕麦等富含维生素K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办公时可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局部压力,每周进行3次以上提肛运动。若便血持续1周以上或痔核无法回纳,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必要时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治疗。